叶辰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求人之志章(第4页)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注释

注曰:于道无嫌,于心无疑,事乃不误尔。

王氏曰:“知人所嫌,远者无危,识人所疑,避者无害,韩信不远高祖而亡。

若是嫌而不避,疑而不远,必招祸患,为人要省嫌疑道理。”

解释

知道人家嫌弃什么,远离它就没有危险;了解人家怀疑什么,躲避它就不会伤害自己。

所以要在行动上避嫌,用心去除自身的嫌疑,一是为了不节外生枝,以防干扰谋事;二是为了远祸消灾,避免跳进

黄河也洗不清的冤枉。

举例

春秋时越国的君主勾践用范蠡、文种的计策,灭了吴国,做了霸主。

于是,勾践在会稽搭了高高的台子,大宴群臣,乐师弹着琴弦、敲着鼓,群臣都很高兴,只有勾践面无喜色。

宴会结束后,范蠡叹息说:“越王不想把灭吴的功劳归于大臣,猜忌和怀疑的苗头已经出现了。”

第二天,范蠡就辞别了越王,乘一叶扁舟出了齐女门,飘然而去了。

汉武帝时,苏武率一百多人出使西域,被匈奴囚禁,但苏武坚决不投降。

十九年之后,汉昭帝刘弗陵即位,苏武等人终于得以回到中原。

这时,苏武头发胡子都白了,大家都赞扬他的气节。

但和他一起回来的九个人,昭帝有的给了赏,

有的却没有给赏,让大臣和百姓都很沮丧。

原典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注释

注曰:有圣贤之质,而不广之以学问,不勉故也。

王氏曰:“欲明性理,必须广览经书;通晓疑难,当以遵师礼问。

若能讲明经书,通晓疑难,自然心明智广。”

解释

要明白世间的大道理,必须博览群书;要解释所有的疑难,必须不耻下问。

即使是天生具有圣贤资质的人,如不勤奋好学,他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所以,自古以来的知名人物,要么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要么谦虚谨慎,肯于向人求教,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易经》说:积累学问,向人家请教,这是豪杰之士增长

本领的关键。

举例

三国时代魏国的管宁与华歆关系很好,都有名气,时称一条龙。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块席子上读书,有个乘坐华美轿子的人经过门前,华歆放下书跑出去看,管宁用刀子把席子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不久发生了黄巾军起义,管宁到了辽东,见太守公孙度,但他谈的都是儒家的经典,而不是实际,所以不被看重。

于是,管宁在山上盖了茅庐,那些躲避战乱的人都来投奔他,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发展成了一个小村子的规模。

管宁就在这里讲学,宣扬儒家的仁义礼教,不是有学问的人他不见。

于是,公孙度认为他很贤能,老百姓也感激他的恩德。

汉代的司马迁,发愤读书,读遍当时的所有书籍。

但他并不感到满足,又到全国各地去游学,到实际中吸取知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阴司鬼差

阴司鬼差

我是阴司第一鬼差,管你是华夏厉鬼还是外国神怪,在老子的地盘你就乖乖的,不然抽你。...

掌御九重天

掌御九重天

洪荒世界,灵气丰沛宝物遍地,蝼蚁亦可为大能。天元大陆于我而言,就是洪荒!携洪荒之利,杀尽仇寇,败尽天才,不过等闲,我的目标,是那无上天尊之位!...

名门庶女之祸国毒妃

名门庶女之祸国毒妃

上一世,她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为他谋尽一切,功成枯骨,终助他登上皇位,许她凤临天下。可一转眼,她就落得被嫡姐做成人彘,被渣夫害死儿女的悲惨下场,囚禁冷宫十八年,最终被赐蒸刑收场。一朝醒来,她浴血重生,洗尽善良。斗嫡母,治嫡姐,惩渣男,再布一局天下棋。风云会聚,乱世将起,且看她纤纤素手,染指这万里江山皇图霸业!什么,这俩皇叔都要娶她?选谁好呢?每天保底四更,加更规则金钻满三百加一更,打赏玉佩加两更,打赏皇冠加十更,分次加。更新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十一点,下午三点六点晚上九点,礼拜天写好就更。...

邪帝盛宠:傲世毒后太嚣张

邪帝盛宠:傲世毒后太嚣张

前世,嫡姐和夫君设计陷害,毁她清誉,夺她性命。再次睁眼,陌如雪浴火重生回到十三岁,亲人健在,尚未出嫁。这一世,她誓要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论上天入地也要报仇雪恨。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却唯独没有算到自己会爱上有着断袖之癖的他。他邪魅霸道女人,过来侍寝!她满脸嫌弃滚开,我对断袖没兴趣。他腹黑一笑,大手将她圈入怀中朕现在就让你知道我到底是喜欢男人还是女人!...

锦衣山河

锦衣山河

永乐年间,永乐帝下令开凿会通河,为迁都北京做准备,反对迁都的臣子全力阻止阻拦会通河的疏浚。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民间禁忌杂谈

民间禁忌杂谈

杀猪匠不杀五指之猪。守村人不守有庙之村。风水师不点邪龙宝地。接生婆的双手必须用公鸡血洗。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这些古老而神秘的规矩当真只是形式化?如果我告诉你有些规矩不可破,破了就会死人,你信吗?...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