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中文网 > 古玉奇谈 > 第59节
叶辰中文网 www.yczw.com,最快更新古玉奇谈 !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116番外:味蕾

    当家乡的炊烟袅袅升起,味蕾也从梦中苏醒,一天的好心情从早餐开始。

    吃是最直接的乐趣,甜能给你幸福,辣能给你刺激,酸能给你调皮,苦能给你反思。有人说,吃饭是为了活着;有人却说,活着是为了吃饭。人生快乐的事情很多,但不能饿着肚子去体验人生的美好。

    吃饭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大问题,是人们的头等大事。我们不但要吃,而且还得吃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夫子好像一本正经的不食人间烟火,但殊不知也是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当他的学生得先送几斤好肉作为拜师礼,中国的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中可窥一斑。

    关于吃的方面,我们应该可以自信,没有哪一个国家敢说在饮食方面能超越中国,中国的饮食文化五千多年了,西方人真的还没有吃明白。西方能拿出手的,也只有他们相对讲究的法国人,而法国人能拿出手的,也不过仅仅是鹅肝酱而已。

    很多新生代,他们迷恋美国的快餐,认为本土的食物土。饮食是一种文化,这和历史一样重要,食物不仅仅是食物,吃了是会想问题的,一个从小吃肯德基长大的中国小孩,会对这个国家留下什么感情呢?韩国人天天吃泡菜,天天吃泡菜,有些人会觉得可笑,可是那些人或许不知道这是保护自己国家的一种方式。

    古代人比我们有情趣的多,他们为了一顿佳肴,可以花一整天的功夫去煮,去炖。现在的中国人,有多少人会有这种耐性?

    中国古人把自己的智慧体现在了手艺上,把美好留在了舌尖上。

    《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就在于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也侧面反映了国人对自己的饮食是认同的和喜爱的。

    近些年流行的“吃货”一词成功从贬义词变成了中性词,这或许只是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爱吃的调侃说法,可是真正做到会吃这种境界就比较高了,一般人就是胡吃海塞,菜不是这种吃法,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体验菜的艺术。(但如果你平时真这样干了,或许会有人认为你有问题。)不过没关系,就像我前面说的,吃是最直接的事情,所以最直接的事情往往是最简单的事情。“吃”是个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的东西。

    食物能给予你温暖的感觉、幸福的感觉,让你的味蕾融化在酸甜苦辣咸里,沉醉而不能自拔。

    味蕾是有记忆的,食物除了消除饥饿的功能之外,也越来越成为承载文化的符号。“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地域菜体现地域文化,八大菜系,百家小吃,独特风味,百年流传。是不是北方人先喝一杯就看得出了,不过现代北方的男孩子也不胜酒力了。

    在历代和各民族的饮食风俗中,有不少都和历史文化有关。例如南方人吃年糕。这里讲个小故事:春秋时期,吴王让伍子胥督建王城。后来吴王之子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子胥临死前对部下说:我死后若国家有难,民众没粮吃,就到城门墙下挖地三尺,可找到吃的东西。后来越国进攻吴国,城中军民断粮,伍子胥的部下就带领军民在象门城下挖地,果然挖出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原来"城砖"是糯米粉压成的,这是伍子胥生前设下的"积粮防急"之计,吴国军民就靠这些城砖渡过了难关。此后每逢过年,吴国百姓都要压制类似"城砖"的年糕,纪念伍子胥。还有大家最熟悉的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大诗人屈原,吃馄饨是纪念盘古大神等等。

    我们很多的古人看似斯文有礼,其实骨子里都是馋嘴。

    陆游是南宋大诗人,但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位美食家。他曾经在四川做过官,对川菜很有感情。唐安的薏米,新津的韭黄,彭山的烧鳖,成都的蒸鸡,新都的蔬菜,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蜀多年后还念念不忘。“还吴此味那复有!”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的大文豪,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那纵横奔放的文章,飘逸豪放的恃句,以及与黄庭坚、蔡襄齐名的书法,至今被国内外人民所敬仰。他不仅对诗文书法造诣极深。而且对烹饪技艺也颇有研究,还善于把饮食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道独特的美食文化风景线,是位造诣颇深的美食家。他祖籍四川眉山,历任江浙、中州。南粤各地,尝遍了各地的肴撰,写过许多反映各地佳肴名撰的诗文,如《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馋赋》。他在自己的诗作中以老馋嘴自居,这生动地反映了他对饮食烹调的浓厚兴趣和品尝佳肴美味的丰富经验,堪称中国古代美食家。苏东坡除了善于品尝外还经常自己动手烹晕人饪佳肴。据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苏东坡被贬滴到黄冈时,不时下厨劳做,他见黄冈市面猪肉价贱,而人们较少吃它,便亲自烹调猪肉吃得津津有味。有一次他吃得兴起,即兴戏作了一首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这首诗传了出去,宋人亦和时人一样,对名人一举手一投足都热衷模仿以为时髦,人们争相仿效如法炮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过去了数百年,“东坡肉”的制作方法不断改进,流传至今。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清代的李渔。这家伙嗜蟹。谓此物“心能嗜文,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留下一些经验之谈,载于所撰《闲情偶寄》。李渔把大闸蟹的捕期夏历九月十月呼作“蟹秋”,“每岁于蟹之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

    喜欢蟹到这样的程度,可以尊一声“蟹痴”。为了能尽情地吃蟹,每年蟹未上市之时,李渔就开始存钱。家里人常笑他把蟹当成性命一样。他倒好,索性把存起来的钱叫做“买命钱”。从蟹上市到落市,他们家七七四十九只大缸里始终装满蟹,用鸡蛋白喂养着,以免饿瘦了它;那时候没有冰箱冷库,又担心季节一过吃不到大闸蟹,就用酒来腌制醉蟹。在大冬天没有蟹的时候,他先取瓮中腌就的醉蟹过瘾;之后,腌蟹的酒也不会浪费,称为“蟹酿”,一直喝到来年大闸蟹重新上市。

    人的一生会品尝过许多美食,最难割舍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妈妈的手艺。这种感觉早已经化入了血脉,让你从潜意识里都无法放弃。就像四川人看到火锅会流口水,东北人看到猪肉炖粉条会感到亲切,渐渐你真的会发现,饮食就是文化。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

    老华侨念念不忘

    儿时吃过糕点

    或许是一块普普通通的扬子饼

    亦或是一碗简简单单的阳春面

    有心寻觅

    旧时的老铺子早已不见

    穿过了城中所有的街

    也再未尝到那最初心跳的味道

    无论身在他乡还是远方

    月总是故乡的明

    一杯香醇的乡酒

    微醺里回到了童年

    灶火刚蒸熟的大馒头

    地瓜在柴火堆里焖熟

    院子里纳凉吃着大西瓜

    房梁上的腊肉一直挂到了过年…

    看最新章节

    117:缘由

    自苏玘离开之后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卫遥晨的学校也已经开学了,卫遥晨虽然也继续上着课,但是一脸无精打采的样子。

    罗鸣和程越兴看在眼里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于是过来询问他。

    卫遥晨摇了摇头表示不想说。

    程越兴急了,说道,“卫遥晨啊,上次你和陆雨若分手的时候,我都没有看到你这个样子呢,你怎么这么失魂落魄的?”

    罗鸣连忙踢了程越兴一脚,程越兴自知失言,立马闭上嘴。

    “卫遥晨,咱们都是兄弟,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啊,你和兄弟们说,只要我们能办到的肯定会帮你的,什么事儿别老是一个人憋在心里,这样谁都不好受的。”罗鸣关心的说。

    卫遥晨勉强笑了笑,他看到魍壬的表情之后心里就知道苏玘这一去八成是很难回来了,但是心里也充斥着一丁点幻想,看着罗鸣和卫遥晨他也想倾诉一下,但是这种事情说出来他们也不会信的,即便是信了,他们也不会帮到自己什么忙,而且这种事情卫遥晨心里有分寸,绝对不可以乱说的。

    卫遥晨只得笑了笑说道,“放心了,我没什么事儿得,要是真的有事情需要你们帮忙的话我会开口的。”

    罗鸣是个聪明人,他看到卫遥晨不愿意说,所以自己也就并没有再深问。他拍了拍程越兴的肩膀,和程越兴一起离开了。

    卫遥晨心里异常的烦躁,经过罗鸣和程越兴的询问,这种感觉更加的强烈,卫遥晨深深的呼着气,在临近下课的时候实在是受不了了,悄悄的走出了教室。

    卫遥晨散着步,不知不觉的走到了胡灵姗的那座教堂,卫遥晨站定了看了一会儿,心里打定了主意走了进去。

    万幸,胡灵姗和伊红豆都不在教堂里,卫遥晨轻轻的走进了教堂,对着教堂的十字架把自己和苏玘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都说了出来,并且表达了自己担心苏玘的心情。把一切都说出来了之后,卫遥晨感到了身体略微的轻松了一些,卫遥晨回到了家里,一头栽倒在床上。疲惫的闭上了眼睛。

    胡灵姗和伊红豆的教堂了,放置了一个记音贝壳,是专门为了记录那种不方便对着修女和传教士忏悔的那种情况而设置的。等到忏悔的人走了,胡灵姗和伊红豆再去听里面录下来的事情,来判断她们自己是否能帮助来祈祷的人。

    卫遥晨的倾诉,就这样被胡灵姗和伊红豆她们得知了。

    伊红豆看着久久没有说话的胡灵姗,说了一句,“原来这小子还有这样的隐情啊,我说呢,有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